贵州省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由西向东倾斜的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地形极复杂。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大部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1月平均气温4-9℃,7月20-28℃。年均降水量900-1500毫米,多阴雨天气,俗称"天无三日晴",各地气候差别较大。贵州能源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是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它北接四川,南接广西,东临湖南,西与云南毗连。战国时为楚国黔中和且兰、夜郎地秦置黔中、和象郡,汉属荆、益两州,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现辖9个自治州(市、地区)、87个县(市、区、特区),2005年末常住总人口3931.12万人。贵州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全省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水、仡佬、回、壮、瑶、满、白族13个民族。在全省人口中,共有47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有867万,其中有570万聚居在民族自治的3个自治州和10个自治县内。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这些特点构成了贵州特有的原始、古朴、神秘的山、水、洞、林、石浑然一体的风景画卷。贵州岩溶总面积12万余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是地球上亚热带岩溶面积的1/4。贵州已开发建成的旅游景点共计120多处。其中有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荔波樟江、马岭河峡谷、赤水十丈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梵净山植物园、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杨粲墓、普定古人类文化地址、镇远青龙洞、从江增冲鼓楼、毕节大屯彝族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墓、息烽集中营旧地址等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村寨。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现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以铁路、公路为骨架,水运、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铁 路
贵州是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湘黔、贵昆、川黔、黔桂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交汇,贯穿全省;南昆铁路穿越贵州西部;株六复线贵州段部分通车,新改建的贵阳火车站正式启用。全省铁路通车里程1639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通车里程1369公里,铁路电气化里程居全国之首。贵阳南站是西南地区铁路运输最大的编组站。至2005年,贵州将努力建成渝怀(重庆—怀化)铁路贵州段,积极争取建设隆昌至百色、贵阳至福州、贵州至珠海等一批出省通道铁路。
黔桂线
黔桂铁路起自广西柳州市,在贵州境内经麻尾、独山、都匀、贵定、龙里到达贵阳市,全程606.7公里。其中贵州境内307公里,是连接黔桂两省区的重要通道,也是目前贵州、四川通往广西,南下入海最近的铁路通道。
川黔线
川黔铁路北起重庆市,南迄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在贵州境内,经过桐梓、遵义、息烽、修文等县市到达贵阳,全程423.7公里。贵州境内292.8公里,是西南铁路网南北向主要干线之一。
贵昆线
贵昆铁路东起贵州省省会贵阳市,西接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在贵州境内经安顺、六枝、水城、盘县树舍转向南,在天生桥跨过可渡河进入云南省。全程639公里,贵州省境内303公里,是连接滇黔两省重要的铁路干线。
湘黔线
湘黔铁路起自湖南省株洲市,到新晃进入贵州境内,经大龙、玉屏、镇远、凯里、马场坪至贵定,与黔桂铁路汇合,由贵定站黔桂铁路修建第二线(贵大复线)53.9公里到大土车站,进入贵阳枢纽经黔桂线或大湖环线(南环线)到达贵阳,全长905公里,是联系西南、中南与华东间的重要通道。
南昆线
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西止云南省的昆明市,北接贵州省红果站,与盘西铁路支线相接,正线全长862公里。贵州境内经册享、安龙、兴义市境内在威舍站分两岔,一路向南进入云南省境内,另一路折向西北,抵达盘线境内的红果站与盘西铁路衔接,在贵州省境内正线全长227公里。
水柏线
水柏铁路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六盘水市境内,北起贵昆铁路的六盘水站,南与盘西支线的柏果站接轨,联通南昆铁路,全长100.98公里,是西南地区又一条南北干线。它的建成将为四川、贵州及西南部分地区开辟一条内陆出海捷径、形成西南与华南沿海各省交流的最短通道。
公 路
贵州全省公路通车里程34260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5451千米(高等级公路3939千米),初步形成以贵州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贵黄公路
贵黄公路是连接省会贵阳与黄果树大瀑布之间的一条高等级公路,也是贵州省建设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全长137公里,沿途经过清镇、平坝、安顺、镇宁等县市。其中贵阳至清镇25公路段为一级公路,其余部分为二级公路。
贵遵公路
贵遵公路是省会贵阳至革命历史名城遵义的高等级公路。公路起于贵阳市头桥,迄于遵义市北,全长155.3公里。沿途经过修文扎佐、息烽、乌江大桥、南白等地。其中乌江大桥跨径288米,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建成的双塔双索面悬吊斜拉组合预应力薄壁箱梁索桥。
贵新公路
贵新公路是贵阳至新寨的高等级公路。是交通部规划的国家十二条公路干线中的西南出海通道贵州境内南段。公路起于贵阳市花溪下坝,途经经龙里、贵定、马场坪、都匀、独山等地,迄于川黔桂两省区交界处新寨,全长259.5公里。其中,下坝至都匀143.2公里为一级路段,都匀至新寨116.3公里为二级路段。是贵州省已建的里程最长、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条高等级公路。
贵毕公路
贵毕公路是贵阳到毕节的一条高等级公路,是交通部重点建设规划中西南公路辅助通道的一段,共计180.8公里。公路起于扎佐,途经修文、黔西、大方等地,其中扎佐至修文7.5公里为一级,二铺至毕节12.6公里为一级。修文至归化、归化至二铺156公里为二级。
水 运
贵州具有较大航运价值的河流主要集中在乌江、赤水河和南、北盘江等河流上。现有26条通航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899公里,北可达长江,南可顺珠江出海。
乌江
乌江(古名延水、涪陵水;元代起以乌江名),源出贵州西部威宁县境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二源,于黔西县境内化屋乡汇合后称乌江。乌江流域跨毕节、六盘水、安顺、遵义、贵阳市、黔南、铜仁等专州市的38个县境。干流经六广、乌江渡、文家店、思南、潮砥、淇滩、沿河、思渠等县镇所在地,至龚滩入重庆,至涪陵注入长江。乌江在贵州省境内长526公里(化屋乡至龚滩),通航283公里(马洛渡~龚滩)。
南盘江
南盘江(古名温水),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脉的马堆山东北麓,始称红水,干流跨黔西南、黔南两自治州5个县境,至曹渡河口入广西境,最后注珠江,入南海。南盘江在贵州省境内长262公里(三江口至两江口),可通航240公里。
北盘江
北盘江,源出云南省马雄山西北坡,至都格入贵州境,跨六盘水、安顺、黔西南三地州的10个县境,经白层、乐园至两江口与南盘江相汇入红水河。北盘江全长449公里(源头至两江口),其中贵州省境内长298.7公里,通航里程116公里(柑子树坝~河塘8公里,打邦河口~两江口108公里)。北盘江上的关岭花江大峡谷非常雄伟、壮观。
赤水河
赤水河(古名大涉水,亦名赤虺河),源出云南省镇雄县大湾鱼洞乡的大洞口,东流至云贵交界处的梯子岩后,迂回于川黔边境,至赤水县下游6公里的鲢鱼溪入川,至合江汇入长江。在贵州省境内长298公里,通航199公里(白场坪~鲢鱼溪)。为全省内河沿岸居民点最稠密的河系,也是航运最繁忙的河道,清代以来,为川盐入黔的通道。
航 空
1992年9月,贵阳航空口岸正式开通,贵阳市成为一类口岸城市。1997年5月,距贵阳市中心12公里,车程15分钟的4D级现代化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投入空运,可以保障各种机型的飞机昼夜起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高峰每小时2000人进港的需要。
贵阳龙洞堡机场目前已开辟航线32条,每周有航班182班,364架次。航线辐射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成都、昆明、深圳、珠海、福州、桂林、厦门、南京、汕头、沈阳、大连、青岛、西安、武汉、温州、南京、长沙、北海、湛江、泸州、重庆、济南、杭州、南昌、郑州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泰国首都曼谷。
至2005年,贵州将贵阳龙洞机场扩建为大型国际机场。随着铜仁大兴机场通航和兴义机场、黎平机场、荔波机场等一批支线机场的开工建设,贵州航空运输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贵州省拥有星级宾馆36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分布在全省各地市。贵阳拥有19家;安顺地区、遵义市4家;都匀市3家;毕节市、凯里市、六盘水市、兴义市、铜仁市各1家。日接待量超过7000人次。
贵州住宿条件相对较好的宾馆主要集中在贵阳,贵阳拥有多家星级宾馆。此外,黄果树瀑布附近也有宾馆、旅店可供住宿。一般可在距离黄果树瀑布45公里的安顺市下榻,那里住宿条件较好。
黔菜: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肴有:糟辣脆皮鱼、宫保鳝鱼,独山盐酸鳝片,八宝汽锅脚鱼,天麻鸳鸯鸽,宫保鸡等等。
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阳市民最爱吃的小吃。由猪大肠、新鲜猪血旺擀制的鸡蛋面条、绿豆芽和名叫“脆哨”的油炸猪头肉丁调配而成。汤色鲜红,肠肥味美,血旺嫩滑,脆哨酥香,豆芽清甜,鸡汤油亮而不腻,辣而不猛,浓香可口,回味悠长。
烤豆腐果
把豆腐果放到一架带有小孔的铁盘上,用小铲不断翻动烤煎,烤到表面黄亮鼓起时,用竹片将豆腐果当腰剖开,填进用辣椒、葱、、蒜、麻油、酱油、醋、糖、味精等佐料,趁热吃下,咸竦嫩烫,爽顺溜,满口喷香。
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份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每当他们发现这类蜂群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方式追踪找到窝巢,凭经验测出幼虫丰满时,就掏其窝、取其虫。或鲜炒,或氽汤,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虫。天牛的幼虫是蛀虫、有松蛀、青杠蛀、丝栗蛀和葛藤蛀等。吃法与上述相仿。
鸡丁干粉
安顺米粉的熟茨用木杠压碾成极棉韧的精粉,再入漏榨榨成线状,故细密柔韧于他的米粉。米粉煮沸后斜置于碗中,以大勺炒好的鸡丁一小勺油灸甜酱,将米粉盖满,再洒上葱花,姜米、花椒,炸花生。此物为黔中名点。
四色甜酒粑
原料:白糯米粉200克,黑糯米粉70克,甜酒酿50克,蜂蜜、白糖、胡萝卜汁、青菜汁、热水等适量。
制作方法:煮。将黑糯米粉和1/3的白糯米粉分别加温水和匀揉透,再将剩余的白糯米粉分成两半,分别加入胡萝卜汁、青菜汁和温水揉成红色和绿色的面团。四种面团分别搓成直径2厘米的圆柱形,揪成1厘米厚的面剂,用手心搓圆、投入开水锅中,煮至七八成熟时加入甜酒酿、蜂蜜、白糖至熟起锅,连汤舀入小碗内即成。
风味特色:四色分明,糍糯可口,营养丰富。为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小吃,流行于遵义地区。
技术要领:糯米面加水要适度,软硬要适中。
酸汤鱼
苗家的酸汤鱼,是在苗族地区各民族人士颇为喜爱的一种美味佳肴,它虽没有经过厨师精细地烹调,也没有费一滴油或更多的配料,但却以鲜、嫩、香、美为特色而名享天下。 苗家的酸汤,有糟辣酸,蕃茄酸和米汤酸多种,煮鱼前,将适量的酸汤放入锅中或铁顶罐中煮开后,便把一条条活鲜鲜的鲤鱼,取出苦胆肠杂后,随即放入滚开的酸汤里,鱼还在活蹦乱跳,待快熟时,放入适量的盐、辣椒、花椒、木姜花、香蓼、葱蒜等拌好的辣椒水或把这些佐料同鱼搅拌。
引子汤粑
苏麻,贵阳人叫做引子。引子汤粑,顾名思议即是用苏麻作主要汤料制作的一种小吃。引子汤粑主料是粳稻米,配料是苏麻、老姜、盐和味精。
制作方法:将粳米用清水泡透,磨成米浆,滤干水成吊将粑。当然,用粳米粉合水揉成粑团也可作吊浆粑的代用品,但口感不及吊浆粑细软滤润。将苏麻淘净利,滤去水晾干用素铁锅文火炒香,用擂钵擂绒。姜刮干净拍破,放入素砂锅熬姜汤,出姜味即下苏麻同熬,待汤大开放入适量盐、味精、这时才能下吊浆粑。下吊将粑不要多搓捏,取下一大块,改板成比大蒜瓤略大点的小块入锅。粑粑漂浮后激几滴冷水,撤去柴火,不能久煮。
配料比例:粳米五斤、苏麻三两、老姜、盐、味精适量。
引子汤粑特点:粑粑软和细腻,引子汤鲜香可口,且驱寒暖胃。
糟辣脆皮鱼
糟辣椒是黔味食品中有名的调味品,糟辣脆皮鱼是黔味中的传统名菜之一。取一条一斤左右的鲜鲤鱼,剖杀后,在鱼身两边打上花刀。将鸡蛋、芡粉、盐等佐料调好配好抹在鱼身上,放在油锅内炸至金黄。取出鱼放入盘内,锅内留适量的油,放入生姜、蒜等烩锅。将鸡汤、盐、糖、酱油、烹制好的糟辣椒炒匀,加上葱花、芡粉等在鱼身上淋即可。这一名菜壳脆肉细、油亮色红、鲜香可口,略带有酸、甜、咸、微辣,其味无穷。
冻鱼
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浇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炖至白汤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台上。过了一夜后,即冻成一整块,用铲或刀划成小块,搬上餐桌,其味鲜美可口,如再洒上一点糊辣面其味就加别致了。
黔菜
黔味菜是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较快、名气不小的一大菜系。黔味素以精湛的烹调、繁多的菜式、美观的格局、独特的风味著称。据统计,比较著名的黔式风味菜已有二百五十余种,分辣香、咸鲜、咸甜、鱼香、糊辣、红油、椒盐、姜汁、蒜泥、酸辣、糖醋、香糟、荔枝、麻酱等味别,以辣香为主。许多黔式菜肴不仅香鲜醇厚,味美可口,而且色彩艳丽,造型美观,本身就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 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肴有:糟辣脆皮鱼、宫保鳝鱼,独山盐酸鳝片,八宝汽锅脚鱼,天麻鸳鸯鸽,宫保鸡等等。
遵义鸡蛋糕
据说遵义鸡蛋糕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已有百年多历史。
遵义鸡蛋糕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独具特色而闻名。它以上等鲜鸡蛋,白糖、好香油、上等面粉为主要原料,用民间的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将蛋白与蛋黄分离,然后以蛋白打成泡沫,将其他原料按比例和顺序掺入搅拌成浆湖状,然后倒入抹有少许油的模子内放入炉中烧烤而成,特点是酥软有弹性(指压起窝,指放复平),滋润,不腥不腻,半月不减其新鲜颜色。
桐梓玉兰片
贵州的玉兰片以桐梓县的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桐梓玉兰片系列以楠竹鲜笋精心加工而成。
制作方法:
1.采收:农历冬至至次年清明是采竹笋的季节。将竹笋挖出,抖掉泥沙(不能水洗),砍掉老蔸。
2.蒸制:将清理好的竹笋带壳放入木甑内蒸。蒸时火侯要均匀,生熟要适度。
3.烘烤:蒸好后取出阴干剥去外壳,放入筛内再进行烘烤,烘烤时要注意火力,并随时翻动,以免烤焦。经过加工、蒸熟、烘干后的竹笋便是半成品。
4.熏硫:将半成品放入大桶内,每100千克加清水30~50千克,浸泡1小时左右再取出,放筛内滤干水分,再放入熏磺箱内蒸一昼夜。经硫磺熏蒸过的产品,质干透明,色泽鲜艳,便可作为成品玉兰片上市了。
5.贮存:玉兰片鲜嫩含水多,保管时要防潮湿、防受热,还要防跑磺。因包装破损或封盖不严等情况而造成硫磺散失,引起霉变,也不要用太阳晒,只宜用火烘。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特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
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火腿完全用传统方法制作,杀猪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鲜腿修整成美观好看的“琵琶腿”或“盘腿”,剔去杂骨,油皮,挑断雪筋,挤掉血水,不着水即把炒熟的盐用10:1的量,再加少许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鲜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内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头压干盐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另一种不风干,把腿挂在火坑上用湿松枝、湿柏枝、酥麻杆的烟熏烤,因为烟肉食有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一则杀菌,二则味美,三则耐贮存。一般这种熏过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变味,而且腊味更加浓郁香美。
威宁火腿分“陈腿”和“新腿”,头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陈腿”或“老腿”。新腿肉层内部其味芬芳,层次鲜明,滋味可口,陈腿切开后肥肉呈粉红色,瘦肉呈殷红色,肉质紧密,水分少,油光滋润,味道鲜美。
威宁的黑石、金钟、幺站等地产的火腿最多最好,与“宣威火腿”齐名。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威宁火腿多以云南宣威为集散地,当时的“宣威火腿”有相当一部分是威宁火腿。现在用威宁火腿加工的罐头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百花串酱菜
百花串酱菜是贵州安顺名产。此菜系以108种香料和中草药配合酱制而成的一种小菜。百花串酱菜因味美质鲜曾受中外食者的赞誉,1980年应日本邀请参加了广交会。
原料配方: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棒瓜、黄瓜、茭瓜、羊角菜、大头菜、苤蓝、箭秆白、洋姜、洋芋、蒜薹、蒜头、嫩子姜和豇豆等
主要香料和中草药:花椒、胡椒、八角、公丁、小茴香、山柰、草果、桂皮、桂仁、藿香、草香、木香、苏麻、桐花、瓜蒌仁、党参、当归、川芎、杏仁、芯极、香松、救架、甘草、芯松、青果、交香、红牡丹、白牡丹、环草、死兰、银兰、白兰、香花、芍叶、金瓜、瓜片、香焦片和桔皮等
制作方法:
1.鲜菜采收后洗净、剔除病虫害部分、削掉纤维及粗老部分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工成片状或丝状,然后用5%盐水浸泡5天。
2.香料和中草药加工方法:将各种香料和中草药首先研成粉末、装入纱布包后与菜同时浸泡酱制。
3.腌过的菜坯按1∶1重量比加入酱油浸泡5天。然后分三次倒缸酱制,每次浸泡5天,最后一次在料缸内浸泡7天即为成品。
产品特点:咸中带甜,咸甜适口。常食具有开胃增食、润肺止咳、降血压的疗效作用。
黄焖野兔
野兔是一种高蛋白的营养菜肴,黄焖野兔是黔味中一种受欢迎的菜。
其制作方法是将野兔剥皮剖腹除去内脏以后,把肉切成一寸见方的方块,用清水泡一小时,放入开水锅里去其血水或用酒去其野腥味,滤其水放入油锅略炒一下,将盐、酱油、冰糖、葱、姜等佐料和肉汤一起下锅烧沸,再移到小火上焖烧两小时,使兔肉软爬,拣出姜、葱,把肉放入盘中,再将锅内的汁放在大火上烧,使汤汁浓缩,加上味精淋到兔肉块上即可。
黄焖野兔的特点是色泽棕黄,香味浓郁,肉块软爬,营养丰富。
盐酸菜烧鱼
产地:中国贵州。
历史:独山盐酸菜,是用青菜加大蒜、辣椒、糯米甜酒、细盐和冰糖腌制而成的,质地脆嫩,味道清香,酸、甜、辣、咸适口。它既可直接食用,亦可用于烧菜、煮汤等。明代徐霞客游经贵州时,曾品尝过盐酸菜,清代时又成为贡品。十几年前曾被评为贵阳市的优质名肴。
特点:用独山盐酸菜和鲜鱼烧制而成。成菜盐酸香味浓郁,味道鲜美。
工艺:将鲜鱼治净。在鱼身上剞花刀纹,用酱油、花椒、精盐腌入味。炒锅烧热,下油,烧至七成热,放鱼炸,至呈金黄色时取出。锅内留余油,下盐酸菜煸炒二三分钟,下姜、葱、蒜片、味精、高汤,将鱼放入,用大火烧沸,较小火烤至卤汁收紧,将鱼捞出装盘。锅内留卤汁,下湿淀粉勾芡,浇在鱼上即成。
魔芋锅巴肉丝
魔芋锅巴是制作魔芋豆腐时靠锅底的那层厚皮,用它来爆炒猪、牛、羊肉丝,别有风味。
制作时先将干锅粑用开水发软,切成细丝,把芹菜、红萝卜、猪(或牛、羊)肉也相应切成丝。用“混合油”即猪油(牛、羊肉丝用牛、羊油)、菜油先把肉丝炒成八成熟,滤油后放在漏瓢内。然后把糟辣椒放入油锅,再放入芹菜、红萝卜丝炒一下。把肉丝放入锅内,最后放入甜酱、盐、味精、蒜片、姜丝、酱油炒熟即可。
这种菜系民间菜,但辣香微酸,细致绵软,很能体现黔味特点,深受欢迎。
德江土家族麻饼
香脆酥甜的土家族麻饼是贵州德江县土家庭的传统食品。每当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麻饼款待客人;姑娘出嫁或儿子娶亲也少不了它。它还可作为农忙时节的加饭餐。
制法:
(1)把炒米、麻糖融合在一起搅匀,然后舀进长宽各70厘米、高5厘米左右的木箱里,用木块和擀面杖压实,冷却,再切成薄片就成了。
(2)想保存长久时间,只需在麻饼上覆盖一层炒米,用塑料袋装好即成。
特点:麻饼的品种很多,有元香米麻饼、芝麻麻饼、花生麻饼、核桃麻饼等。形状也多种多样,有圆形,长方形等等。不管放多长时间,麻饼仍然脆香、酥甜、可口。
黔中名菜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糟辣型。贵州的主要黔味名菜有:宫保鸡丁、“霸王别姬”、兰球鸽蛋、套全鸭、天麻鸳鸯鸽、盐酸菜烧干鱼、糟辣脆皮鱼、龙爪鸡丝、金钩挂玉牌、辣子鸡、板栗烧鸡、魔芋锅粑炒肉丝、花江狗肉、酸场鱼、啤酒鸭、羊肉汤锅、酸菜豆米汤、凉拌折耳根、贵州卤菜、乌江河鱼、毕节王傻子烧鸡、侗家腌鱼。兴义香酥烤鸭、镇远陈年道菜。荔波风猪、从江香猪等。
贵州小吃
贵州的风味小吃主要有:贵阳肠旺面、贵阳恋爱豆腐果、贵阳“丝娃娃”、遵义豆花面、遵义羊肉粉、遵义黄糕粑、毕节汤圆、兴义刷把头、石阡绿豆粉、威宁荞酥、安顺荞凉粉、镇宁波波糖、绥阳空心面条、江口豆腐干、黄平郭氏牛肉干、贵阳鸡肉饼、一品大包、豆腐圆子、糕粑、碗耳糕、都匀冲冲糕、炸洋芋粑、油炸鲜鱼、蹄花饭、沙锅豆腐、涮鸡片、兴义耳块粑等。
贵阳肠旺面
贵阳肠旺面主要产地贵阳。其面条用鸡蛋和面粉擀成,煮好面条后放入炖熟的猪肠片和老嫩适当的猪血旺,再加脆臊、红油、葱花、豆芽、豆腐等精细复杂的佐料,冲以骨头汤和鸡汤。汤鲜肠烂,臊脆不绵,油红不辣,满口飘香。
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创制于本世纪初,迄今已近百年之久。今天的遵义市,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众多的豆花面馆以老城一带的最负盛名,其中老城新华桥头刘承富家豆花面最有名。1958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视察遵义时,还特地到老城品尝了豆花面。外地到遵义来的旅客也总要寻找豆花面馆尝新。
制法:
(1)“宽刀面”选用上等面粉掺和新鲜鸡蛋,再加少量芡粉和碱水制作而成,成品面条比普通面条宽一些,稍长一些。
(2)“豆花”,选用黄豆磨浆点酸水而成水豆腐,然后再用豆浆煮熟,其特点是细嫩软绵。
(3)“佐料”有肉末、麻油,熟菜油、细辣椒油、猪油、鱼香菜、姜丝、香椒末、葱花、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丁等,有的还加上碎细的鱿鱼、鸡丁、猪蹄筋等。
(4)食用时将煮熟的面条盛装在1碗内,盖上煮熟的豆花,盛上豆浆。用1小碟拌匀的佐料。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小碟内,边蘸佐料边吃。
特点:趁热蘸食,鲜香嫩滑,食欲顿开。
花江狗肉
花江镇经营狗肉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走进花江镇,可以看到大街两旁布满了经营狗肉的个体户。花江是通往兴义的要道,每天四五百人在此食宿,狗肉是这些客人的特佳食品。据说每天供应的狗肉都在数百斤,每天要杀三四十条狗。
花江狗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据说有三种理由:其一是狗肉可以治病,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之功能,对年迈体弱,小儿尿床症效果最好。一般人冬天吃了狗肉可增加热量,夏天吃了狗肉可降热。体壮者强身,体弱者补气,男女老幼皆宜。其二是店主杀狗不剥皮,像杀猪似的用开水把毛烫掉,去其内脏,小火沙锅慢炖。水一次性放足,中间不添加水,保持原汤,让肉香都炖出来。炖时要放花椒、生姜、陈皮、八角、山奈等佐料。其三是,吃法讲究,把炖好的狗肉切成片或块,用碗装好,用滚烫的原狗肉汤冲进碗内,加入姜、葱花、胡椒粉、芜荽、味精等。再给一盘胡辣椒水,边蘸边吃,又烫又辣又麻又香,清爽可口,味道鲜美。再添一杯美酒,更是其乐无穷。
贵阳丝娃娃
在贵阳的风味小吃中,丝娃娃也许是价格最便宜的一种。因其形状上大下小尤如薄丝包的婴儿,故名。丝娃娃为直径两寸大小的小圆片,裹着少许粉丝、绿豆芽、莴笋丝、海带丝、萝卜丝以及油酥黄豆等。吃时用小勺浇上由酱油、食醋、辣椒、香葱、味精等配制而成的调料,外软里脆,酸辣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做法是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风猪
产地:中国贵州。
历史:风猪,是贵州荔波布衣族地区的特产。清代《荔波县志》记载:“本县小猪特别肥嫩,风猪烧猪素有名。”如今,风猪已成为高级宴席上一道特色名菜。
特点:用小猪腌制,风干而成。成菜肉质细嫩,滋味极鲜,异常适口。
工艺:将肥壮小猪宰杀,治净,顺头骨、脊骨进刀斩成二爿,取出脑髓和脊髓,挖出眼珠。将火硝、丁香、白芷、细辛、桂皮、花椒、山姜、陈皮研成细末,与细盐混合,均匀地抹遍猪内腔,放入大缸内腌渍一天一夜后,将糯米酒倒入缸内,将猪淹没,盖好浸10天。取出,用竹片将猪腹撑开,晒一周,里外抹上一层菜油或麻油,风干即成。食用时,取肉适量,切块加调味蒸食,或配以菜蔬烹制,其味均佳。
酸泡辣子
产地:中国贵州印江。
工艺:把嫩包谷煮成谷汤,再取出包谷,在汤里放上糖、姜、盐和红辣子一道放到有酸水的坛里泡,过了七八天,就泡出了酸辣子。这种名为“泡辣子”的,用菜拌炒野味,诸如锦雉野猪,味道格外鲜美。
贵州小腊肉
原料配方:五花肉坯100千克川盐6.4千克白糖800克硝200克酱油2千克
制作方法:
1.先将五花肉切成条块,然后进行腌制。
2.腌制时,将盐炒热,晾凉后同硝拌均匀,然后在肉坯上搓盐,搓完盐后放入缸中腌3天,气温较低时要适当延长腌制时间,腌制的第二天要倒一次缸。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用酱油和糖再腌1~2天,用针或刀尖在肉块上穿眼,用麻绳结套拴扣,挂在竹竿上晾干,准备烘烤。
3.将腌制好的肉坯移入烘房,用木炭缓慢加热,头2个小时温度控制在43℃。因火力猛温度高会造成流油不止,降低质量。4小时后可使温度升到54℃,烘烤12个小时,然后熄火,进行翻坑,将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倒上层,再生火烘烤12个小时,当皮已干,精肉紫红色时,出坑晾凉即为成品。
去贵州旅游,不妨购买一些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或土特产品,馈赠亲友、或留作纪念。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贵州茅台酒,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高梁和小麦作原料,再加上当地的优质矿泉水,运用传统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整套工艺长达8个月这久。中国举行国宴或驻外使馆举行盛大招待会时,茅台酒是不可少的佳酿。 比较著名的有玉屏箫笛,玉屏是竹子的世界,在许多竹子中有一种水竹,通体匀称、质地坚韧、节节圆滑、经久不裂、是制造箫笛的好材料。当前玉屏箫笛已有18个品种、32种规格,远销海内外。 到过贵州的游客,对贵州蜡染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当地传统工艺美术品,所谓蜡染就是蜡画和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其中以贵州安顺的蜡染最著名,安顺蜡染花纹细致,色彩浓郁。
舞龙嘘花
台江苗族民间的舞龙活动,不仅仅只是耍动舞将一番,则是别出心裁,另有高招,重头戏在嘘花。用竹子或掏空的棕树作套筒,里面塞满火药、芒硝、炭末和铁粉,嘘花者持于手中,火焰喷射出,呼呼作响,直嘘龙身和赤身光臂的舞龙人 。千百筒嘘花,数十条蛟龙,锣鼓齐鸣,喧声贯耳,龙与火拼争博击,火爆壮观,激烈之至。
龙船节
苗语称“掐仰勇”。是清水江中游一带苗族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进行的龙船盛大集会。龙船用三根原杉挖空成槽,由一根母船和两柏子船捆绑,五彩雕龙头于母船前而行。下水前鼓主准奋祭品,请巫师到河边祭祀祖先、龙神和河神。 祭毕,鼓主亲击大鼓,鼓锣一响,龙舟先绕本寨划一周,三声铁铳炮响后,便起程前往聚集地点,沿途各家亲人见龙舟前来,即赠送猪、羊、鸭、鹅等礼物。并向龙舟敬酒。龙舟聚集后举行的竞渡活动,其势如排山倒海,两岸群情激动,场面十分动人。 与汉文化区不同的是,苗族划龙船并非为纪念屈原,而是为嘻戏与求风调雨顺。它正是以其独特文化特征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姊妹节
苗语称“鲁嘎良”,于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节日前姑娘到山上采摘“栋嘎良”和叫“姊妹花”的植物细花和各色染料,浸泡糯米后制成各种颜色“姊妹饭”。节日这天,苗族姑娘享有充分的自由权,任何人不得干涉和非议。姑娘们筹集肉、酒聚餐,款待应邀而来的男青年们。白天男女青年吹笙踩鼓,夜晚游方对歌。对歌后男青年向姑娘们讨“姊妹饭”, 不论相识与否,姑娘均慷慨相送。其间均有姑娘的暗示:如饭内藏针、藏椿芽、辣椒等刚各具寓意。通过节日,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相互了解,最终成为伉丽。姊妹饭,有如无字“情 书”,撮合了无数美好姻缘。
节日活动
黄果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少数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有各自的节日,而且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所有民族节日中,覆盖面大,参加人数众多,名气最响的是“四月八”。
主要民族节日
节目名称 日期(农历) 民族 活 动 内 容
根今 正月初四至十五 布依族 文节演出、赶表(谈恋爱)、吹唢呐
跳场 正月初九 苗族 跳芦笙
芦笙会 正月初六至十八 苗族 跳芦笙、敲木鼓、斗牛、赛马
地戏节 正月十五 布依族 演唱地戏
翻鼓节 二月首亥日 苗族 敲木鼓、敲铜鼓、吹芦笙
三月三 三月初三 侗族 跳芦笙
芦笙节 三月十九至二十一 苗族 跳芦笙、斗牛、赛马
四月八 四月初八 苗.布依 吹芦笙、对歌
盘古王节(达努节、祖娘节、瑶年) 五月二十九 瑶族 做糯米饭、吹芦笙、跳舞、唱歌
六月六 六月初六 布依族 赛歌、赶歌会
踩歌堂 六月中卯日 苗族 对歌、赛马
吃新节 六月第二卯日 苗族 吃新米、庆丰收
爬坡节 六月十九 苗族 跳芦笙、斗牛、赛马
火把节 六月初六前后,六月二十四前后 彝族 燃篝火、赛歌、摔跤、斗牛、敬酒
端节 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 水族 宴客饮酒庆丰收、赛马、击铜鼓
苗年 十月第一寅日 苗族 吹芦笙、敲铜鼓
姊妹饭节
姊妹饭节活动每年农历3月在黔东南台江县施洞镇进行.在清水江边的苗寨里,所有的苗族女子都在这几天把平时珍藏起来的刺绣盛装和银饰穿戴在头上,年轻女孩在母亲的帮助下梳洗打扮,再到花场与小伙子相会.农历三月在黔东南天气已经有些热,但身着厚重的苗装,头戴沉重的银帽的姑娘丝毫不以为意,因为在如此的盛大的场合展示自己最美的一刻,机会毕竟不多.没有自己的文字的苗族,文化和图腾只能通过女性的刺绣和纺织来传承,苗装因而成为苗族历史和信仰的记录.
姊妹饭节则是苗族女性的节日,她们会在家里做好糯米饭,用植物颜料染得五颜六色,穿上最好的服装载歌载舞,热情地款待外来的客人,在寨门口设下拦路酒,风趣而执着地用颜料为每一位进寨宾客涂上花脸.如今,其他活动也被安排到姊妹饭节,如男子擅长的划龙舟和斗牛、斗鸡等.划龙舟的苗族男子也会穿上平日难得一见的节日礼服.
六月六
六月六 六月六是贵阳市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布依族群众齐集于市郊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人们观花听歌,如痴似醉惬意万分。 牯脏节 牯脏节是苗族人民祭祀祖先、亲友团聚的传统节日,雷山县西江苗寨的牯脏节每30年一次,在秋后农闲时进行3天,十分隆重热烈。万众欢歌的芦笙会,祝愿吉祥幸福。吃肉,敬牛角酒,跳迎宾舞,青年男女讨花带,谈情说爱,同时还有现代的各种文体活动。
四月八
四月八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苗、布依、侗、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他们吹着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起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那矫健多姿的舞步,优美动听的歌声狂欢尽情的气氛,让前来观看的中外游人眼花缭乱,乐在其中。
黔东南苗族的“游方”
游方,旧称“摇马郎”,是黔东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开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些苗族青年男女往往通过游方这种方式,交结朋友,选择伴侣。 《黄平州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勾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至今亦然。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习俗,有的地方同姓不同宗也可通婚。为了青年男女社交,每一个苗寨都有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叫“游方坡”,或“游方坪”。节日一到,母亲为女儿做花衣,父亲存钱打首饰,把女儿打扮起来去有方。男青年往往要爬山涉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主动到游方坡去游方——用吹口哨、木叶、夜箫、芦笙或唱山歌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出门。有的地方平时夜间也可以游方。姑娘们身着崭新的衣裙,头戴银首饰,颈配银项圈,用以表示自己的富有,并以自己美丽的容貌和姿态,吸引小伙子的爱慕。他们在游方坡见面后,小伙子十分礼貌的和姑娘打招呼,称赞姑娘的美貌,然后通过对山歌互相介绍。夜幕降临后,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在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步随着舞曲变换,进、退、回、旋,整齐而优美,多样而和谐,时而强健有力,时而轻盈舒缓。尤其在月光下,悠扬的芦笙伴着优美的舞姿,蒙蒙胧胧,,像到了另一个天地,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可以说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是在舞蹈和对歌中进行的。 深夜后,男女青年围着火塘对唱。这时候的对歌往往是小伙子用歌声赞美姑娘的美丽、聪明等,抒发爱的情意,把一切赞美的语言都拿出来。姑娘也可以“海誓山盟”,表达出非他不嫁的决心。 通过多次的游方后,双方互相了解后,小伙子便到女方父母家中走访。这时,姑娘对小伙子表现出特殊的爱慕,女方父母杀鸡宰鸭,取出美酒款待。晚上男女二人又互唱山歌,这时的山歌情深意切,即景生情,现编现唱,随口对唱,订立婚约,交换信物。 苗族游方活动是很讲礼貌的,毫无粗鄙,浪荡行为,体现了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青年找伴侣很自由,但结婚必须征的父母的同意,父母不同意,婚姻很难成立。至今黔东南民间仍存在着“还娘头”的习俗,即舅家有娶外甥女的优先权。
黔西北苗族的“踩月亮”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黔东南苗族的“游方”
游方,旧称“摇马郎”,是黔东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开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些苗族青年男女往往通过游方这种方式,交结朋友,选择伴侣。 《黄平州志》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勾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至今亦然。苗族有同姓同宗不婚的习俗,有的地方同姓不同宗也可通婚。为了青年男女社交,每一个苗寨都有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叫“游方坡”,或“游方坪”。节日一到,母亲为女儿做花衣,父亲存钱打首饰,把女儿打扮起来去有方。男青年往往要爬山涉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主动到游方坡去游方——用吹口哨、木叶、夜箫、芦笙或唱山歌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出门。有的地方平时夜间也可以游方。姑娘们身着崭新的衣裙,头戴银首饰,颈配银项圈,用以表示自己的富有,并以自己美丽的容貌和姿态,吸引小伙子的爱慕。他们在游方坡见面后,小伙子十分礼貌的和姑娘打招呼,称赞姑娘的美貌,然后通过对山歌互相介绍。夜幕降临后,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在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步随着舞曲变换,进、退、回、旋,整齐而优美,多样而和谐,时而强健有力,时而轻盈舒缓。尤其在月光下,悠扬的芦笙伴着优美的舞姿,蒙蒙胧胧,,像到了另一个天地,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可以说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是在舞蹈和对歌中进行的。 深夜后,男女青年围着火塘对唱。这时候的对歌往往是小伙子用歌声赞美姑娘的美丽、聪明等,抒发爱的情意,把一切赞美的语言都拿出来。姑娘也可以“海誓山盟”,表达出非他不嫁的决心。 通过多次的游方后,双方互相了解后,小伙子便到女方父母家中走访。这时,姑娘对小伙子表现出特殊的爱慕,女方父母杀鸡宰鸭,取出美酒款待。晚上男女二人又互唱山歌,这时的山歌情深意切,即景生情,现编现唱,随口对唱,订立婚约,交换信物。 苗族游方活动是很讲礼貌的,毫无粗鄙,浪荡行为,体现了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青年找伴侣很自由,但结婚必须征的父母的同意,父母不同意,婚姻很难成立。至今黔东南民间仍存在着“还娘头”的习俗,即舅家有娶外甥女的优先权。
苗家的“转转酒”
“转转酒”也称“团圆酒”,是苗族人民热情待客的一种方式。一般在过年过节或招待宾客时喝“转转酒”。主人先给在坐的宾客每人斟半碗酒,传递给左边的人,要求每个人只能用右手接,然后由场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先饮,表示尊敬老人。紧接着,按顺序每人都饮尽这半碗酒,主人接着斟第二碗。这样,一碗喝完再斟一碗,一轮结束,又起一轮,直到酒醉方休。 喝“转转酒”,是整个宴会的高潮。为了助兴,喝“转转酒”之前,还要喝唱酒歌。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宾主之间友更加凝重。
松桃苗族的“掐手传情”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群众中,男女青年有一种十分有趣的表达爱慕之情的形式——掐手。 这里的苗族青年男女,每逢过“四月八”、“龙舟节”、“六月六”等传统节日以及平时赶场邂逅,如果男方对女方产生爱慕之情,但又不知女方态度如何,为了试探女方的态度,便悄悄走到女方背后,伸手轻轻地掐一下女方的小指。如果女方乘机也背过手轻轻掐一下男方的手,或者回眸一笑,递个会意的眼色,就表示接受了男方的情意,可以交往。如果不愿意,也不能当众拒绝,只能不理会而已,当众拒绝被认为不礼貌。,没有教养,再不可交。 男女青年通过掐手后,表示男女双方的饿心已经融合,算是定情了。以后就可以邀约相会,互吐衷情,直到双方能互相理解,达到爱情的高峰,双方就可以结婚了。
苗族姊妹饭节
苗族姊妹饭节 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有些地方为二月十五日),台江的苗寨都准备好五颜六色的姊妹饭,欢天喜地地过姊妹饭节。十五、十六连续两天,除了聚餐吃姊妹饭外,还要进行吹芦笙、踩鼓、斗牛赛马等活动。既是姊妹节,最欢喜的当然是姊妹们,在这节日里,妇女有特殊的地位,她们受到家人的宠待。尤其是未嫁的姑娘,家里人要为他备好酒肉和姊妹饭,供他款待情人和朋友。如果有外寨的后生们来作客,会得到姑娘们的热情招待。临别时,小伙子向姑娘讨姊妹饭,姑娘便用蓝子或新帕子盛满姊妹饭送给小伙子,饭中往往藏入了姑娘心中的暗示标志——“谜子”:如果藏的是松针叶,即是示意后生要用绣花针和丝线酬谢姑娘;如果藏的是一对筷子或红花瓣,那就叫小伙子快点张罗把自己娶过门了;如果饭里藏的是辣椒或大蒜,告诉小伙子彼此不合缘,请不必徒费心机了。 姊妹饭有如无字的情书,撮合了无数美好姻缘。
苗族的吃新节
吃新节,就是新的稻谷成熟后吃新米的节日。这个节日在贵州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而且隆重。 吃新节这天,全寨的人都集中在一起,由寨老在稻田里用刀割下三棵谷穗,由鬼师祭祖和土地神灵的功德;再割些新谷作成米饭,加上鱼肉等菜肴,吃团圆饭。 吃新节这天,居住在附近的民族也来参加庆贺。主人家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客人。饭后要看斗牛、斗雀、吹芦笙、跳舞、对歌,以庆祝佳节。
苗族的祭鼓节
苗族的祭鼓节,旧称“吃牯脏”,是苗族人民祭祖节日。 这个节日的来历说法不一,但多数说法是祭祀祖先的大恩大德。 节日一开始是斗牛。每一个苗寨都养一头膘肥体壮的大水牯牛,这头牛不从事生产劳动,专门养着比赛用,到比赛的前几天,要吃嫩草和糯米饭,比赛时还要装扮起来。 比赛这天,各寨的斗牛都牵到斗牛场上,围观的群众站满山坡。斗牛时各寨的牛都排好轮次。开始前,由有声望的寨老把酒洒在斗牛场上。斗牛开始,铁炮冲天,喊声震地,锣鼓齐鸣,鞭炮声、吆喝声响成一片。两头水牯牛头顶头相斗,打得难解难分,节日达到高潮。斗牛酣战以后,或成平局,或一胜一败,宣告结束。获胜的牛属于苗寨,要给牛披红戴花,还要“封王”,敲锣鼓,吹芦笙,跳起欢乐的舞蹈,为“牛王”凯旋庆贺。 祭祖时要杀牛,由鬼师祭祀,口中念念有词。祭奠完毕后要吃酒,不管亲朋好友,过路看客,都要以酒肉招待,所有的人一醉方休。
布依二月情歌节
布依二月情歌节是贵阳周边布依族对歌的日子,也是布依族一个重要的欢聚节庆活动。布依族的妇女们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盛装打扮来到花溪区小碧乡水坝村的版纳风情园,三三两两的坐在一处与对面的族人对歌,轻声细语即兴发挥。
舞台上,来自各个乡、县、镇、一百多个布依族的表演队带着自己编排的节目表演,没有评奖,真正做到了重在参与,与布依同胞一起欢庆。他们用自己的理解编排出许多有新意的节目,让人感受到民族与时尚的真正结合……
芦笙节
芦笙节是“百节之乡”凯里的“百节之冠”。 每逢重大喜庆节日,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相聚吹芦笙、跳铜鼓、斗牛、斗鸟、对歌、赛马,盛况空前。吹奏芦笙,已成为节日期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或男吹女跳,或自吹自跳。在芦笙堂吹芦笙,一般为每套6支同吹,芦笙音域宽阔,乐声悠远,笙歌宏亮,令人回味;吹芦笙自然要6人,踩(跳)芦笙的苗族姑娘数十、数百人不等,她们穿着以银角为代表的银饰盛装,随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尽情欢跳,场面壮观动人,形成银色的海洋,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在芦笙盛会里,尤以凯里国际芦笙节最为壮观,它集民族风情之精华,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万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舞台。从1999年8月28日首届国际芦笙节成功举办以来,已成为人们观注的焦点。
龙舟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名城镇远的龙舟节。
早在五月初一前后,镇远地各街道及一些郊区村寨的龙舟便开始下水,让水手们进行竞渡前的训练。五月五日,城区各街道、郊区各村寨的各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与国内外游客一道云集镇远城关,在城区舞阳河两岸观赏龙舟竞渡,人山人海,盛况非凡。代表各街道、村寨或社会团体的龙舟,系用木船装上龙首龙尾,彩舟画桡,划行如飞。水手们按鸣锣挚鼓节奏飞桨呼号,以划行速度取胜。镇远龙舟节原本源于纪念青龙帮助渔民何大的小儿子阿旺在端午节这天,与残害人民的水妖搏斗,并将它斩除的民间传说故事。据史籍记载,早在四百年前的明代,这里“郡人先期置造龙舟,绘书首尾,集众演戏剧,以笋叶糯米为粽,弃水中,拽船舟工争先得渡者,是岁作事俱利。”到了清代,这里仍旧“端午节作龙舟戏,结彩两岸,观者如堵,以祈岁念。”
民族服饰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布依族服饰偏重简约、清淡的装束,妇女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彝族服饰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服饰不同,和云南彝族的服饰近似:着长袍,缠包头,颜色重青黑,有绣花装饰。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土家族妇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头。仡佬族、回族服饰与汉族的服饰近似。但回族做礼拜时,男子要戴小白帽,女子则用毛巾盖头。瑶族妇女束髻系裙,在荔波一带,男子上穿青衣,下穿及膝白短裤,别有情致。
水族
水族,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洒"是水族传统佳酿。
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唐宋时与壮侗族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僚"。北宋时在水族地区设"抚水州"。"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清代,多称其为"水家苗"、"水家"等。新中国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
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4 0 0 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从夏历八月底到十月初有四个亥日,是水族各寨轮流过年的日子。水族过年称"借端",十分隆重热闹。届时敲响锣鼓,吹响芦笙,还举行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
民族歌舞
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群众,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他们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 ",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苗族的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感情细腻,舞姿活泼。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侗族,年幼的学歌,年轻的唱歌,年老的教歌,世代相传。
布依八音
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侗族"大歌"一领众和,高、低声部合唱,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出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侗族的芦笙舞,多由舞者边吹边舞,有独舞,也有集体舞,参加人数不限,风格淳朴健康,生活气息浓郁。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歌词多为5字或7字一句,4句或6句成一首,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三都一带的水族亦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常以"摆起白来成山丘,唱起歌来似水流"来赞誉自己的民族。水族的民歌又称水歌,内容十分丰富,可分为古歌、生产歌、风物歌、风俗歌、苦歌、酒歌、情歌、丧葬歌、婚嫁歌、迁徙歌等。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也喜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土家族还广为流行摆手舞,这是一种集体舞,老幼不分,男女共欢,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规模不同,内容大同小异。
地戏
在春节期间,在安顺农村随处可以见到一种农民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露天平地上,演员头顶脸子,面罩青纱,背插靠旗,手执刃、枪等兵器,穿着简单的布袍或战裙,时而角逐开打,在铿锵的锣鼓伴奏中,靠旗摇动,雉尾摆动,非常热闹,古老而朴素的地戏,给农村带来新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农民美好的意愿。
地戏又叫"跳神",在贵州一些地方广为流传,而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在安顺一带。农民跳地戏,主要是为了驱邪逐疫,同时又是一种娱乐。据 农民讲,年头跳神,能使一年户户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有的村寨在谷子扬花的季节,也跳地戏,称为"跳米花神",以祝愿谷米的丰登。这两个时期都是安顺农村比较
闲暇的日子,"跳神"可算是农忙间隙里的一种娱乐。
傩戏
贵州好几个民族都有傩戏。傩戏大致可分为巫傩和军傩两大类。
(1)巫傩:在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均有流行。这些民族中的巫傩大致可分为以黔东、黔北一带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中流行的傩坛戏、荔波布依族中流行的“生育傩”和威宁一带流行的“撮泰吉”。
(2)军傩:军傩流行于安顺市和贵阳市一带,是明代“调北征南”的明朝军队带入贵州的。开始时流行于军队中,是一种练兵习武活动。后来逐渐变成民间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娱乐活动,并传入布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因不搭戏台,在平地演出,故也称“地戏”;因有宗教色彩,故也称“跳神”。地戏的演出是在农历正月进行的,其演出也有酬神的性质,但是巫的成分比巫傩大大减少。地戏的剧目多为武戏,表演正史故事。主要有《薛仁责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和《精忠传》等。演出时须带面具。比起傩坛人面具的狰狞和怪异来,地戏面具就显得要亲切和蔼些。
布依族
布依族,现有2545059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地区山青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值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重要林区之一。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侗戏
19世纪初,侗族歌王吴文彩根据汉族戏剧(主要有桂戏和花灯)创立了侗戏。侗戏主要有生、旦、净、丑等行当,每一种行当一上场都先自报家门,唱时须面对观众。侗戏班一般是一村一个,也有的村按族姓、鼓楼为单位建立侗戏班。侗戏班原只有男性,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有女演员。侗戏剧目主要取材于三个方面:根据汉族传书改编;根据侗族民间故事改编;社会现实生活。
黔戏
黔戏又称之为贵州梆子,唱腔丰富,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黔剧是由贵州弹词发展而成的,主要剧目有《秦娘美》、《张秀眉》等;花灯剧又称灯戏,由民间歌舞"花灯"发展而来,剧目有《蛇郎》、《典型人家》等。
贵州民族体育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习惯紧密相联,与各民族古老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相关,多为欢庆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粗犷、淳朴,充满着醇酽的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武术是苗族群众最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逢年过节,苗族男女青年常举行隆重的武术表演,表演时多有芦笙助兴。苗族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古朴,风格独特,并有很多流派,安顺、镇宁等地的苗族花拳,其套路较多,它是根据跳芦笙、跳花舞步、斗牛等动作揉合而创的,其中的舞蹈动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抢花炮"是贵州、湖南、广西侗族群众广泛开展的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平、从江等县的侗族选手,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乘船沿都柳江南下,到毗邻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参加花会"抢花炮"是花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这项活动已引起国内外体育界人士的关注,被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摔跤,又称"抱腰",是苗、侗、彝族群众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有用带子(或草绳)缠于对方腰部的,也有不用带子的,但都是用腰摔,先倒地者为负。苗族、彝族的摔跤,逢节日便可进行。侗族则有专门的摔跤节,是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和三月十五日。
龙舟竞赛是苗族、土家族等群众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在清水江的台江施洞、施秉平寨一带,来自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镇远、三穗等地的,以苗族为主体的数万名各族群众,要在这里欢度龙舟节。当天,各寨的龙舟都要汇集到平寨划赛。三声号炮响过,龙舟开始竞赛,两岸观众齐声呐喊,锣鼓震荡云霄,鞭炮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土家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舟节,所进行的龙舟竞赛也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贵州风俗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而且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相联,与各民族古老的历史,生产、生活环境相关,多为欢庆民族节日的活动内容,粗犷、淳朴,充满着酽酽的生活情趣,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主要的体育活动项目有苗族群众喜爱的武术,有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侗族的“抢花族”; 苗、侗、彝族群众喜爱的摔跤;苗、土家族群众喜的龙舟竞赛等.
贵州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工艺丰富多彩,主要的有饮誉海内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首饰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浅说贵州酒文化
千百年来,酒与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酒文化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特别是茅台酒,它同古老的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整个人类生活和人类文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酒,自古以来,就一直浸润着整个人类社会。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逢年过节、男婚女嫁、庆生奠死、宴亲迎客、洗尘饯别、贺喜浇愁、祛病延年,一概都离不开酒。
酒,对好饮者来说,三杯下肚通体舒畅,忧烦尽消,飘飘欲仙,其乐陶陶。当此之际,人的本性复归,恶者善,懦者勇,愚者灵,困者奋其怒,强者激其气,权者决其法。
多少文人墨客为国酒留下千古诗文:“心悬天地外,兴在一杯中”。“香飘溢金盏,佳酿重茅台”。唯有如此,酒才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弥珍。
那么,酒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科学的界定应该是生产、技术和工艺,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和改进,已经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酿造科技门类。特别是国酒茅台的生产发展经验的积淀,既是神秘的科学,又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民间酒文化
贵州是国酒之乡,民间酒文化的内涵深不可测,敬神祭祀有礼制,长幼尊卑有法度,东南西北有酒俗,上下左右有禁忌。还有各种酒器,如酿酒的瓮、蒸酒的甑、盛酒的桶、舀酒的勺、吸酒的管、斟酒的壶。另外,酒旗、酒歌、酒令、酒举、酒礼、酒会......。与酒有关的文化礼仪既蕴含厚重的历史沉淀,又融会当今的完美风格。
二、贵州名酒
贵州是名符其实的名酒之乡。除国酒茅台之外,还有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刺梨糯米酒、苗酒、夹酒、朱昌酒、苞谷酒、金沙窖酒......。
三、贵州酿酒的历史
贵州的酿酒起于何时?据现有资料,可知早在二千一百年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无处不飘美酒香。据文献载,当时贵州一带就生产一种枸酱酒了。汉代,贵州的酿酒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史载,汉武帝曾品尝过古仁怀产的酒而大加赞赏。南北朝时期,这里已能酿出酒精浓度较高的酒。隋唐五代时,又出现一种“女酒”。古代是指煮酒的女奴,后渐渐为酒之名。宋代,朱弁《曲淆旧闻》就记有当时的二百种名酒。而产于今贵州一带的“牂牁酒”和“风曲酒”已颇负盛名。元明以后,特别在清代三百年间,贵州酿酒的优良体统得到发扬光大。在清初的小说名著《镜花缘里》,记有当时全国的五十优质产品种名酒,其中就有贵州的苗酒和夹酒。关于苗酒,乾隆《贵州通志》说,主要产于都匀府各属,为苗族、布依族人民酿造饮用,它“色红而味醇厚”。李宗昉《黔记》说,夹酒以粮食为原料,“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其它如勾藤酒、刺梨糯米酒等也各具特色。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仁怀“茅台春”、“茅台烧”,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发展成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四、贵州酿酒特色
从整体上看,贵州的酿酒很有特点,酿造的历史悠久。其酿酒之启始,和中原地区基本同步,酿酒优良传统,不断光大发扬,酒的质量高。贵州高原的气候、土地、水质于酿酒得天独厚,所以自古以来,历代名醪不绝于世。现在,黔地酒的品种多,种类齐、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结构体系。贵州酿酒以白酒为主体,此外,黄酒、果酒和配制酒也名酒频出,如味美而益人的刺梨酒、黑糯米酒、金樱子酒和猕猴桃酒,以及用贵州名贵药材配制的天麻酒、杜仲酒等。黔酒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十显著。不管酿酒工艺和酒型、品种,还是酒礼、酒规和饮酒方式,都和贵州包括汉族在内的各兄弟民族风格关联,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酒为媒介联系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这里的人们不仅能酿造佳酿名醅,而且讲究饮酒之道、注意饮酒之德。
地方艺术
安顺地方戏颇有名气,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以古朴的演出、精彩的舞台表演、明白通俗的对白见长,已日益引起戏剧爱好者和戏剧史学家的广泛关注。
花灯剧是贵州特有的艺术表演形式,表演形式与陕北地区的扭秧歌、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大致相同,但表演内容似乎更加灵活生动,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苗族文艺在此多有体现,其中以木鼓舞最富盛名。木鼓舞是反排规模隆重的祭祖舞蹈,人们随着木鼓鼓点,以头、手、脚的大幅度摆动随着鼓点变化而变化,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因其动作独特,曾被邀至欧美等国家表演,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民族文化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块土地上38个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俗,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饱含深情的歌舞、寻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节会;有称为中国戏剧雏形和“活化石”的傩戏、地戏,追述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记录着中原文化和贵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绣与挑花是贵阳民族传统工艺百花园中盛开的两朵奇葩。蜡染制品则蕴含着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它们与粗犷、古朴的傩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样,倍受外国宾客的青睐。
贵州婚俗
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赶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一般还要求父母同意,也有托媒说亲的,如土家族、水族等。
贵州居住
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安顺地区的少数民族则以石头为主盖房建屋,如黄果树瀑布旁的石头寨就颇为国内外游客所注视。侗族建族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鼓楼和风雨桥,为建筑界所重视。
布衣戏
布依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源地在贵州与广西交界的册亨、兴义和安龙等地,布依戏的产生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广西壮戏的有益成分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各地情况的不同,布依戏在各地形成了一定差异。册亨布依戏有演有唱,而兴义巴结和安龙甘河的布依戏则取坐唱形式。布依戏的剧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移植汉族剧目,二是根据布依族民间故事进行改编。
花灯戏
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明王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后,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到来而逐渐传人贵州,并被一些少数民族吸收,经过一定的民族化改造,成为本民族的戏曲艺术形式。
贵州少数民族中,流行花灯戏的主要有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尤其以独山布依族花灯和黔东一带土家族花灯最为有名。
独山花灯与江西的“采茶”、“弋阳腔”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并吸收了广西壮族的彩调艺术。早期的独山花灯以歌舞为主,剧目有《踩新台》和《灵官扫台》等,后来逐渐出现了戏剧剧目,如《槐荫记》、《红灯记》和《还魂记》等。独山布依族花灯道白唱词主要为汉语,同时也用布依语。
黔东土家族花灯系明代从江南一带传入。在原有花灯的基础上,土家族民间艺术家们融入了本民族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黔东土家族花灯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主要剧目有《征东》、《征西》、《红灯记》、《八仙图》和《关爷点兵》等。
1. 在高海拔地区,不宜剧烈运动,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宜少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发生高山反应。年老体弱者,应备好常用药品,最好能配备小型氧气瓶。 2. 贵州由于受季风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繁,不要忘记带好雨伞。 3. 请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信仰,避免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 4. 自助旅行者千万不要轻易与陌生人结伴,防人之心不可无。出门在外,安全为主。言行切莫招摇,以免惹人注意,发生不测。 5. 爱好摄影、登山的朋友,请带好有关器材,注意户外保暖。 6、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5℃左右,由于纬度较低,许多地区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夏,最冷的1月份,平均温度在3-8℃之间,而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也在18-26℃之间。贵州由于受季风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年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80%的雨水都集中在5-10月份,此时游客出游,不要忘记带好雨伞。贵州平均每天只有三四小时能见到阳光,是全国全年阴天日数最多的省份,所以贵州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