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盛赞婺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婺源四古、婺源四色、油菜花海构成了婺源的特有风情。
这里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这里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婺源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门票:
1、婺源09年3月1日起实行一票制,每人180元,5天内可以畅游婺源各大景点。包含的景点为:
北线的思溪延村、彩虹桥、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灵岩洞、石城;
东线的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
西线的文公山。
如果不购买180元的通票,每个景点都为60元。
2、非通票内的景点:
严田古樟:30元; 理坑古村:60元; 长寿古里洪村20元;鸳鸯湖40元;丛溪飘流60元;清风仙境30元。
.
1、飞机
婺源现在没有机场,附近最近的机场时景德镇罗家机场,再到婺源。罗家机场到市区没有机场大巴,到达汽车站方式:打车到市区的短途东站7公里,约20元;走出机场乘坐5路支线车,票价1元,到景德镇火车站,再步行1公里可到,打车5元。从景德镇里村短途东站到婺源:客车运营时间06:30—16:20,平均不到1个小时一班,票价18元,时间为90分钟。景德镇里村短途东站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曙光路。
2、火车
婺源县目前没有火车站。坐火车的话,可以直接到景德镇、九江、南昌、上饶、黄山、衢州等地,再转车到婺源。距离最近的是景德镇火车站。景德镇市有两个长途汽车站,一个是景德镇汽车东站,另一个是里村短途东站。从景德镇里村短途东站到婺源的客车很多,客车运营时间06:30—16:20,平均不到1个小时一班,票价28元,时间为90分钟。京福高速铁路婺源段争取在2014年建成通车,届时将会大大改善婺源的出行,也会更加拉动婺源旅游业的发展。
3、客车
目前婺源开通了具体到达苏州、上海、杭州、萧山、绍兴、宁波、温州、深圳、广州、南昌的等地的客车。
婺源现在新建了新汽车站,位于景德镇方向进入婺源的进城入口位置,婺源本地叫七里亭,在婺源开发区(茶香西路),婺源高速公路出口进婺源的地方。下车后可以乘坐去往各个乡镇的大巴车。
婺源风光秀美,山清水秀,春季的油菜花更是令人向往。婺源县城紫阳镇的住宿接待能力最大,有多家条件不错的宾馆、酒店可供选择,价格较村庄内的家庭旅馆、客栈也要高一些。最适合自驾游、包车游和团队多人住宿。
晓起、江湾、清华等古镇、村落也有许多经营不错的家庭旅馆和客栈。住在村庄里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出门便有许多景致,清晨、傍晚的拍摄都很方便,可以体验一下当地人的生活。
婺源自古属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其饮食文化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为鲜明特色,主要名菜有:蹄包、干鱼、粉蒸肉、糊豆腐、李坑撰肉、糖醋鹅颈等,此外还有蒸汽糕、灰汁果、木心果、野艾果等特色小吃,可以令你一饱口福。
婺源当地人喜好吃辣,如果不吃辣的朋友可要记得预先告知。
婺源以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贤俊众多而盛行于世。婺源的四色特产非常有名,所谓四色,就是指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分别指代婺源特有的红色荷包鲤鱼,驰名中外的江西绿茶“婺绿”,丹青垂爱的黑色龙尾砚,个大肉脆雪白甜梨。
婺源四色
荷包红鲤鱼其色彩红艳,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型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鱼,已列为国宴之珍。
婺源绿茶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著称,婺源茗眉为其中的上品。
江湾雪梨果白如雪而得名,尤以“西降坞”为最,皮薄肉细,核小汁多,是果中上品。
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冠以“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厚而坚,朴而重”之美称。
此外还有清华婺酒、珍珠液酒、猕猴桃、香菇等,也是婺源家喻户晓的土特产品。
话费:漫游话费较高,出发前记得充足话费,方便和他人联系。
药品:主要是带一些常用感冒药、肠胃药、防蚊虫的花露水、防暑药品、晕船晕车药等。
住宿:如对目的地不是很熟悉,建议最好提前预定酒店。
安全:最好结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单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随身准备写必备的防卫工具。
装备:相机必不可少,还应根据目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防晒等其他用品。
鞋子以运动、户外类鞋为佳(最好别穿新鞋,容易磨脚),衣服以宽松、休闲装为好。最好戴一顶遮阳帽或使用防晒伞,因为夏天阳光强烈,紫外线会伤害皮肤的,还有长时间阳光直晒会让人头晕.
夏季旅游因人体水分消耗大,所以在饮食中要有汤和清淡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当然肉类也是要适当补充的,尽量少食油炸、油腻食品,以防引起消化不良。
婺源山泉水多,富含矿物质,但不宜痛饮(一是体质;二地域差异;三是水质偏凉),容易引起肠道不适等东东。另外:就是饮用别的水类,也宜多次性的补充,不宜暴饮。
延村最具有特色的当数56幢清朝民居及其“商”字形大门,此外以木雕、砖雕、石雕为代表的“三雕”艺术也同样值得前往鉴赏。
思溪为古建筑风景的集中地,现存30余幢明末清初的古建筑,其中“敬序堂”大屋客馆的建筑雕刻精细完美,尤以分别镌刻在十二扇扇门的中间由96个不同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精品”。
清华镇彩虹桥:这是婺源的一座最具有特色的廊桥代表作,位于清华镇,桥墩上都有廊亭,很适合小憩.
理坑村是婺源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个村庄,历史上文风鼎盛,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之称,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进入了中国申请世遗预备名单,村中有诸多明清官邸,建村于南宁初年,村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不过,这里的出名,是因为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和认祖归宗,成了伟人故里.
从江湾再往北走七公里就到了晓起村,有上、下晓起之分。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村屋多为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园景象。主要景点有古樟、双井印月、濯台焕影等.
婺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一。婺源之美,美就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就美在文化与生态的珠联璧合。婺源古风蕴藉,文气沛然,有“书乡”之美誉。在山麓水畔、村落亭榭间,弥散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在青山碧水间熠熠生辉。
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婺源茶道,细微中显精神
婺源,乃著名茶乡,千百年来奉行“客来奉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的礼俗,并由此而生出一套别具特色的茶道、茶仪、茶俗。
婺源茶道起源于唐,南宋后更为盛行。它挖掘民间饮茶风俗整理而成,更多地融进了当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追求“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婺源人以茶待客以示尊敬;茶味清和以示和美;以茶代酒以示俭朴;倾心品茶以示宁静。其农家茶淳朴亲切,文士茶儒雅风流,富士茶气度雍容,各具特色。由于茶道包含着艺术、哲学、道德等因素,是接待亲朋宾客、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一个渠道,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所以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至今仍盛行不衰。“茶道是诗,茶道如舞。”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观看婺源茶道后赞誉道。
婺源徽剧,皖南特色的地方韵味
徽剧,起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地方剧种。它由元代末期的徽池雅调演化而来,以吹腔、拨子和二簧为主调,融“昆腔”、“弋阳腔”、“皮黄”和“昆渝”等小调于一炉,集念、唱、滚、打于一身。清道光年间,婺源艺人将老吹腔、高拨子等徽调传入婺源。此后,徽调又吸收了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赣剧的南词和婺源民间小调,逐渐形成既有皖南特色又有浓郁地方韵味的“婺源徽剧”,清末民初曾盛行一时。
据史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弘历皇帝过80大寿,调集徽州“三庆班”入都祝寿,引起轰动效应,此后“四大徽班”进京,取代了当时主宰北京的秦腔地位,并最终产生了京剧。婺源的徽剧便是徽州的一个支派,其传统剧目有《昭君和番》、《汾河湾》、《水淹七军》、《百花赠剑》、《扈家庄》、《上天山》等。
到婺源旅游,如果刚好能够看一场徽剧,那将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尤其是在婺源远近闻名的阳春古戏台上!
傩舞,质朴中的粗犷
俗名“舞鬼戏”,流传于婺源的一种民间古典舞蹈艺术,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一种祭祀仪式。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古时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傩舞,祈福禳灾。
傩舞以各种绘彩木雕面具为主要道具。人、鬼、神、怪均以忠奸愚劣而分妍媸,夸张大胆,惟妙惟肖。表演傩舞时,人们带着凶悍狰狞的面具,以图吓退邪魔,祈求平安。婺源的傩舞丰富多彩,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配以节奏性很强的鼓点和伴奏,气氛热烈,风格朴素质拙,粗犷雄劲,夸张简练,很能表现出人们的好恶之情。自娱自乐的婺源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乾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判官醉酒》则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傩舞,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婺源傩面具有50多种,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奸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旧时乡民把傩面具奉为“神灵”,开橱和封存傩面具还有一套尊祀的仪式。婺源的傩舞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京演出。如今,傩舞在婺源的段莘、秋口仍有流传。其主要剧目有《开天辟地》、《刘海戏金蟾》、《判官醉酒》、《后羿射日》等20多个。
灯彩,人丁兴旺贺吉祥
灯彩,是婺源民间流行最广的一种传统艺术。在婺源的各地乡村,在新年、元宵、中秋等节庆时,常有各种不同的灯彩表演。灯与丁同音,迎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和庆贺吉祥之意。灯彩种类繁多,有花灯、龙灯、马灯、狮子灯、塔灯、船灯、桂花灯等。
婺源灯彩较为出名的是板龙灯,在唐代就已盛行。龙头与龙尾请专人用竹骨彩纸扎成,加以彩绘;龙身则由各户自扎。每户各置一长条形木板,上扎2~5个花彩灯笼,即为龙身。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在玉山、婺源、上饶县等一带的农村,板龙灯内点起蜡烛,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的龙灯穿行于乡间小道,灯光映天,远望如斑斓巨龙,蜿蜒游走,鳞甲